保密技术是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央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保密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实现保密技术产业战略升级。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需要以保密技术领域供给侧改革为抓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引领和推动保密技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确保实效,这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保证。
做大做强保密技术产业是战略选择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保密技术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保密技术紧盯保密工作形势发展需要,通过连续实施五年发展规划,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相互支撑的保密科研、服务保障、监管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秘密的安全,成效显著。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保密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发展滞后、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自主可控产业链,导致核心技术无法实现自主可控,仍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作为信息化强国,十分重视对信息安全产业的政策支持,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安全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与美国相比,我国相关产业水平和规模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做出发展保密技术产业的决策部署,非常及时,完全必要。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一重要战略和政策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牵引,以需求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动保密技术产业发展,为党和国家保密事业提供战略支撑。
做大做强保密技术产业,是中央要求、形势所需、发展所向,是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是应对信息化网络化挑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推进,传统的网络防护边界正在消失,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当前,网络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多样,互联网上恶意程序传播、远程控制、网络攻击等传统网络安全威胁向移动互联网快速蔓延,网络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由于我国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还严重依赖国外,互联网基础资源也受控于人,特别是关键行业如通信、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核心信息系统仍有90%以上使用国外产品表明,我国信息化建设一手硬、信息安全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泄密与窃密风险空前加大。近年来,“震网”“火焰”病毒等网络武器的使用和“斯诺登事件”表明,进入信息社会,窃密与反窃密以及网络空间的信息安全保密攻防斗争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高技术对抗。面对网络空间威胁“剑悬头顶,引而不发”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运用政策手段与市场力量,发展保密技术产业,促进保密科技创新,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体系。
2.本质是抢占保密科技制高点。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在信息化条件下,抢占保密科技制高点,打赢窃密与反窃密斗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根本的要靠科技创新。一方面,要加强科技研发,密切跟踪国际信息安全和保密科技前沿,立足现实需求,坚持大项目带动,尽快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上、研制高端保密技术装备产品上、构建保密技术防护体系上取得突破,不断增强与高科技窃密活动相抗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整合,形成科研机构、企业主体、主管部门联合协作的格局。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做大做强产业,构建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有利于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着力在保密防护核心技术、关键产品、系统构建上取得重点突破,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从而抢占保密科技制高点。
3.目的是增强防泄密反窃密斗争能力。当前,日趋激烈的窃密与反窃密斗争呈现很强的技术对抗性特点,但我们的高技术抗衡能力不强、保密技术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强大的保密技术产业作为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确保打赢国家秘密“保卫战”。特别是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泄密渠道增多,窃密手段更加隐蔽,进一步增强防泄密反窃密的技术能力显得尤为紧迫和刻不容缓。“斯诺登事件”表明,窃密已经是无孔不入。近年来,我国信息网络窃密泄密案件高发频发,严重威胁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只能从产业方向上破局,寻找突破口。通过做大做强保密技术产业,带动保密科技创新升级,增加保密科技有效供给,有效化解保密技术供给侧结构性不足与日益增长的保密技术需求之间的矛盾,切实筑牢防泄密反窃密斗争的“坚强之盾”,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无虞。
保密技术产业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保密技术产业总体上属于新兴产业,与信息安全产业密切联系、息息相关。据有关部门测算,2015年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达到600多亿元,包括技术、产品和服务,其中保密技术产业占有一定规模。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高度重视,党政机关、涉密单位对信息安全保密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保密技术产业的持续增长。同时,保密技术产业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制约了保密科技创新和应用,导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保密科技需求。发展保密技术产业,关键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集中度不高。目前,从事与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相关的企业不计其数,其中加入中国保密协会的会员单位近400家。总体上看,企业小而散,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缺乏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形成不了产业聚集优势和产业规模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密科技自主创新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集中度低,往往造成对保密科研的人力、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企业缺乏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影响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发展自主基础的保密技术产业,必须以增强产业集中度为目标,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企业合作。
2.供给侧结构性不足。从保密科技领域供给侧来看,结构性不足是当前保密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保密技术产业需要解决的课题。一方面,保密技术与产品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现象,仿制、克隆问题较为普遍,自主创新的技术与产品相对不足。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客观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个中原因,主要还是科研单位和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强。保密专利保护情况相对较好,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则较为困难。相当多的保密技术不具有保密性质,由于忽视专利保护,也更容易被其他企业轻易获取。另一方面,涉密领域的高端应用国产化水平低,主要依赖进口,但相应的保密技术跟不上,满足不了保密工作实际需要。国内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原创少,基本上还处于“跟随”状态,并且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进入涉密领域的保密防护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尚有待研发关键技术跟进。
3.政策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国家逐年加大对保密科技投入,特别是随着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和“十三五”保密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毫无疑问将迎来保密技术产业发展的“春天”。从现状看,现有政策对产业发展引导力度还不够大、定位还不够准,突出表现在:企业还没有成为保密科技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在保密技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市场在保密技术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企业在保密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在着力解决管产学研用脱节问题的同时,明确保密技术产业政策,推动保密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形成推动保密技术产业发展强大合力
保密技术产业具有战略性和特殊性,需要得到国家政策更加合理有效的引导和扶持。政府作为促进产业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从供给侧着力,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在战略引导、行业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促进保密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是要运用政策,打通科技与经济、产品技术与市场、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企业、国际与国内之间的通道,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谋产业发展,这应成为保密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向。
1.形成产业指导政策。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结合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需要,研究制定保密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或者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重点是进一步创新保密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措施,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保密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激发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明确科研机构应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突出企业在市场化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中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保密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保密技术产业升级,实现保密科技可持续发展;建立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机制选择支持对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产业管理,健全完善保密技术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减少行政直接干预行业管理,促进自主企业特别是自主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培育产业发展基地。应从政策上,对保密技术产业基地进行扶持。可以选择信息安全产业聚集度较高的有关国家科技产业园区作为保密技术产业发展基地,推动保密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促进保密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对保密技术产业发展基地,按照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和支撑项目进行设计,以培养领军企业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构建产业链为抓手,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形成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高端技术企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协同创新和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为保密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政策上,要明确保密协会、国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密协会作为社会组织,要当好服务保密部门、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的“助手”,服务保密技术企业的“帮手”,服务保密技术产业发展的“推手”,发挥好保密部门、党政机关、涉密单位和科研单位、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及相关各方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在产业促进上,重点组织科研单位与企业对接,促进研究成果与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相互转让;促进保密部门、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之间合作,研发实用性、可靠性、创新性的保密技术产品;帮助有项目需求的企业找到适宜的企业进行对接,促成企业间项目合作。同时,要以国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为抓手,以企业为核心,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基金+产业基地”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协同环境,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管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4.营造产业发展环境。运用政策手段,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构建产业合作平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在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采取以国家投入与国家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建立投融资平台,牵引产业发展。在队伍上,加强产业扶持与整合力度,着力培育保密技术产业专业梯队,为维护国家秘密安全提供可控、可信、可靠的坚实产业支撑。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成立专业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从事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保护及推广转化工作。在政府采购上,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运用采购政策大力推行国产化替代。同时,扩大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做法和经验,加强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构建政企共赢的合作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